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设成果展示】传承红色文化 赓续红色基因 ——马克思主义学院“豫红有你”红色文化育人卓有成效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发布:宣传部信息员  日期:2024-06-19 15:44  点击:[]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校自2022年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设项目评选建设工作。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设遵循“12345”思政工作思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提质增效,一体化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探索形成具有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可持续意义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逐步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具有财金风格和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即日起,学校官网、公众号等推出【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设成果展示】专题,全方位展示我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持续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化建设、品牌化打造,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激励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育人优势,充分把握我省红色基因传承宝库,充分彰显红色资源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课上与课下、理论与实践、硬件建设与文化氛围相结合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学校自2021年分别与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纪念馆、大别山干部学院联合成立河南红色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和红色文化传承实践育人基地,在红色课程研发、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理论研究等方面共享资源,用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学生理想信念,用发扬红色传统谱写思政教育新篇章。红色文化传承育人工程进行的三年间,积极引导和塑造新时代财金学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创新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学院重视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融合对传播业态的创新,以数字赋能创新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推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校内红色文化传承育人实践中建立红色文化智慧教室,利用“5G+全息”高带宽、低时延和全息立体仿真成像等技术优势,把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搬进”校园,让参加思政实践课的学生在校内体验沉浸式参观数字纪念馆,感悟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传统。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计划申请注册“河南红色文化传播微网”公众号,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红色电影节、红色故事分享会等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推进红色资源全域化、全形态传播态势,推动红色文化数据共享。

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宝库。河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既是重要历史见证和文化载体,也是我省丰厚的红色文化财富。学院积极做好保护、挖掘、展示、讲述、传承、弘扬等工作,编写《河南红色故事》《河南红色文化概论》等红色文化系列教材,整理红色文物、历史资源、图书音像等资料,让文字、视频记录历史,让红色精神穿越时空,让革命精神代代流传。结合学院办学优势,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团,举办红色文化征文、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文化主题摄影和微视频活动、“红色文化育人”专题读书沙龙、建党100周年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丰富红色文化第二课堂,使得教育内容更具有吸引力,教育方式更具有创新性。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改革。学院结合红色基因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在课程建设中深入挖掘“红色财经文化”史料。以“讲好河南红色故事”为切入点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大别山精神研究成果融入思政课堂中,打造思政教育系列精品课程,用思政课激活红色基因的精神密码。学院主动参与指导其他专业课程建设,推动各学科专业相互学习借鉴、合理交叉融合,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在其他类课程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营造红色教育氛围,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目前学院已构建了红色文化课程评价机制,为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让所有课程都能发挥思政育人功能、上出“思政的味道”。(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姗姗/文  陈书奇/审核



上一条:【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设成果展示】红色研学实践 筑牢信仰之基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
下一条:【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学校高质量工作成就巡礼】“五位一体”助力体育河南、健康中原新实践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招生咨询:0371-69303222

龙子湖校区: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22号 邮编:450046

象湖校区:郑州市郑开大道76号 邮编:451464

手机端

拉斯维加斯9888(中国游)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4778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3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