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念好“统、引、育、创、践”五字诀,积极推进思政课建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突出“统”的作用,在强化组织领导上下功夫,打造育人“大体系”
将马院和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健全思政课保障机制,以制度保落实,真正实现思政课建设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管理到位、待遇到位。着力将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扩大马院在教学研究、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上的引领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首批河南省高校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获评河南省重点学科。
树牢“引”的理念,在强化思想引领上下功夫,打造育人“大环境”
学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在全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的基础上,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必修教材,在所有师范专业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必修课。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出台课程思政改革方案,制定“课程思政融入指南”,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近年来立项各类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59个,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5个、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0门,实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坚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频共振。积极构建“一体化工作机制”、搭建“一体化活动平台”、建设“一体化教师队伍”、开发“一体化教学资源”。先后五次承办河南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实现了好经验得到共享、好成果得到采纳、好方法得到传播。
丰富“创”的手段,在强化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打造育人“大课堂”
学校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思政课建设的“最大增量”,推进“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现代信息媒介融入思政课堂,发挥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作用,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数字影像技术,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依托周边红色文化资源,成体系打造《中共洛阳组诞生记》《信仰的力量》等40门地域特色课程,用革命文化培育思政课红色底色。开设“河洛文化概论”“河洛大鼓赏析”等以河洛文化为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通过先进模范进校园、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以故事传播知识、传授理论、强化价值引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思政课活力。
纵深“育”的途径,在强化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打造育人“大先生”
严把“准入关”,将新入职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能力、师德师风等情况作为选聘重要内容,出台思政课教师准入与退出办法。把好“配备关”,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校内培育和引进等途径,足额配齐思政课教师。守牢“素质关”,实施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集体备课、教学实践研修,举办教学比赛、开展公开课听评议,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教师团队获“河南省本科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名教师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本科组教学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
拓展“践”的平台,在强化实践教学上下功夫,打造育人“大实践”
充分利用洛阳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资源,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进“理论+实践”“场馆+思政”教育模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2023年打造的5门“行走的思政课”系列微视频入选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展示名单。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美丽乡村建设、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法律援助等主题,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丰富的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河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