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努力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成效上下功夫,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凝练形成富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进一步凸显。
根植中原大地,讲好河南特色思政课。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系统研究中原沃土滋养孕育的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劳模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把“五种精神”对接各门思政课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中去,组织师生到“五种精神”的孕育发祥地,开展实践教学,讲好河南故事。
立足建设行业,讲好城建特色思政课。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强化职业道德、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教育,在工矿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一矿史馆、生产调度中心感知发展进步、感受科技力量,邀请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运销公司劳动模范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分享成长历程,感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强化协同育人。
紧扣时事热点,讲好特色主题思政课。定期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研,组织“我心中的思政课”座谈会,结合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依托课程开展特色主题讲解。
探索馆课结合,讲好史论融合思政课。学校按照“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加强同红色教育场馆协同,把思政课堂搬进场馆,推动馆课结合,强化学生感知,深化理论认同。在何家冲学院、豫西八路军抗日纪念馆、马克思主义文化馆等红色场馆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进场馆、受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依托馆课结合,《思政课“四史”综合实践》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强化实践协同,打造知行合一思政课。突出实践育人,围绕热点焦点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实现开课学生全覆盖,提升学生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学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协同育人,学校获批“河南省高校团委马院实践育人共建计划工作项目试点单位”;依托暑期“三下乡”活动,为所有实践团队配备思政课指导教师,提升实践育人成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团委紧密对接,结合课程内容设置暑期社会实践主题,实现“三下乡”调研报告与思政课实践作业打通认定。2024年暑期实践中,有43支学生团队揭榜实践。(河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