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域统筹、全力落实,着力构建系统化、协同化、集成化、专业化、制度化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效应。
党委统领,推进课程思政系统化。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工作格局,形成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全员发动、全面挖掘,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的运行机制,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实施和监督检查。强化“党政同责”,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分管教学、学生工作的同志共同参与,全面抓实课程思政改革责任。
院系落实,推进课程思政协同化。强化政治引领和责任意识,建立由院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教师和辅导员构成的课程思政建设小组,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管理和考核、教学质量保障等工作。结合院系实际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深入挖掘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院系在课程思政建设的中场推进作用。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构建“一心五环”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围绕课程选取、教师培育、思政元素凝炼、科研项目牵引、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形成以育人为中心的工科院系课程思政建设蓝本。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精心打造14个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以点带面”建体系、立规范、强队伍、融资源、树品牌、优保障,推动课程思政不断落细落实、入心入脑。
课堂驱动,推进课程思政集成化。全面修订教学大纲,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实施“专业导论课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10门专业导论课程,着力解答学生专业困惑。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首批推出案例70个,开辟公众号专栏“课程思政案例分享”,形成“人人关心课程思政,人人开展课程思政”的浓厚氛围。制定《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方案》,启动“一院系一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校级教改专项已立项25个课程思政示范课。构建“四模块、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成立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努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依托“明德大讲堂”“华电大讲堂”等精品讲堂,多方位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奉献国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绿色电力”大学生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先行,推进课程思政专业化。建立全教学生命周期的系统化培训体系,在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中设立单独的课程思政培训单元,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联合人民网公开课共同推出“推进课程思政 深化协同育人”专题培训直播课,由学校党委书记率专家团队,面向学校全体教师、中层干部、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及其他高校的一线教师,从大学理念、教学管理、学院组织、内涵路径、1+1模式创新、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信息技术融合等方面,宣讲课程思政工作经验和做法。实施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1+1结对子”工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全程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建设不离专业的思政课和不离思政的专业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专业性和专业课的思想性。
评价助力,推进课程思政制度化。建立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双一流”建设评价、学科评估、教学优秀奖、教学名师、优秀教材、优质课程、教学成果奖等考核评价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在学校督导、院系督导、学生评教三方评价中设置“课程思政”观测点。出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细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设立“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理论研究项目和特色工作项目,立项支持20个理论研究项目、20个特色工作项目及23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努力实现理论研究与工作案例成果的转化。鼓励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良好的课程育人氛围。(教育部简报〔2020〕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