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上海财经大学:立足时代 扎根中国 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

供稿单位:教育部  编辑发布:宣传部信息员  日期:2020-12-23 17:10  点击:[]

2020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做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近日,教育部研究发布《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就落准、落稳、落好《总体方案》改革部署,树立正确人才观,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举措。上海财经大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体方案》与《意见》,以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为抓手,立足时代、扎根中国,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 

一、把握根本遵循,健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长期以来,上海财经大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把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贯穿到人才发展的全过程。学校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党政合力,完善宏观指导、科学决策、综合协调、督促落实机制,统筹推进一流人才队伍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全过程优化党管人才的运行机制。

把好引才入口关。建立人才引进把关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完善把关程序,拓宽把关渠道,加强对人才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观点、廉洁自律、现实表现等的全面把关。落实思政培育关。以“人才骨干研修班”为抓手,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严守意识形态阵地,立足国情社情校情,引导人才“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讲好中国故事”。强化遴选审查关。在人才遴选与评价中,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调政治素质首要条件,坚持层层严审把关,引导人才坚守初心使命、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

二、摒弃“帽子”导向,完善开放型人才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上海财经大学坚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摒弃选材用才“帽子”导向,不断完善开放型人才体系。

深化“常任轨”制度改革,坚持国际同行评价机制,大胆引用“真人才”。学校自2004年起率先实施“常任轨”制度并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旨在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构,推进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以充分激发学校师资队伍活力促进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常任轨”制度的选材不注重“帽子”导向,而是坚持国际同行评价机制,对于受到认可的高层次人才,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确定待遇,成功形成了人才引人才的接力效应。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发展,这支队伍不仅海外人才呈现规模效应,还吸引了一批国内优秀人才的加入,他们之中的一批高层次人才已逐渐脱颖而出。譬如学校为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于2015年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破格引进一名理论计算机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不看“职级”直接将其从企业聘任为教授,不看“帽子”对尚无任何人才称号的人才匹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并充分给予招聘、选拔团队成员的自主权。经过五年左右的支持培育,人才“双带头人”作用凸显,既做学术领军又当育人先锋,荣获2020年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人才领衔组建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已成为国际上理论计算机领域非常活跃的研究中心之一,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专业人才。

大力培养支持各类人才,着力打造具有上财特色的人才培养和支持体系。人才称号获得者是优秀人才的代表,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层次人才不等同于人才称号获得者。上海财经大学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搭建起基于人才成长规律的、双轨融合的上财特色人才金字塔,构建起岗位与考核目标相对应的薪酬和配套政策体系。同时,学校正进一步完善畅通各类人才支持培育认定规则,平等看待各类人才,努力打造统筹校内外人才项目、覆盖全兼职、兼顾竞争性与荣誉性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衔接紧密、可持续发展的上财特色人才金字塔体系2.0版。

三、深化评价改革,坚持高质量多元化评价

人才的第一身份是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上海财经大学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并进一步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广大教师潜心育人、立德树人。

坚持高质量多元化的学术评价体系。按照学科、科研、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理念,将学术论文、著作、科研课题、科研获奖、决策咨询、职务发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项目、教学竞赛获奖、指导学生获奖等成果综合纳入学术评价体系,按学术影响力和贡献度划分等级,充分尊重教师研究兴趣,发挥研究专长,最大限度激发教师创新潜能和创新活力。试行“代表作”评审制度,破除“五唯”,鼓励高质量、多元化、个性化的学术创新。其中,为破解学校智库与决策咨询研究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级,继续探索智库育人、决策咨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上财经验”与“上财模式”,学校于202011月底专题召开决策咨询工作大会,推进《总体方案》落细落实。

重构人才项目遴选与评价标准。在各级各类人才项目评审中,注重强化政治素质、师德师风考察,探索同等条件师德考核“优秀”优先支持的举措,以进一步引导高层次人才发挥师德师风示范引领作用;优化遴选与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实绩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构建基于“立德树人成效”“学术创新贡献”“服务国家战略”“未来发展潜力”四大模块的评价框架,树立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多向度评价标准。

推动校内“1351人才工程”改革创新。坚持党管人才,设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特别提名权;突出立德树人,首设讲席(副)教授名师培育岗,加大教学型人才支持培育;强化分类评价,设经管理工、法文及其他两大组别,分设标准、分列名额、分组投票;突出质量导向,设重大标志性成果优先支持条款,激励双轨师资追求卓越、融合发展。

四、强化岗位管理,实现人才计划能进能出

人才称号是人才计划或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人才的入选标识,是对人才阶段性学术成就、贡献和影响力的充分肯定,但不是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获得者不享有学术特权。为进一步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激发人才活力,上海财经大学着力强化人才称号获得者岗位管理,实现人才计划能进能出。

出台考核办法,依法依规加强对人才称号获得者的合同管理。扭转“重申报、轻管理”的不良做法,完善人才称号从遴选、申报到入选后管理的全过程综合考察与考核评估机制。学校正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估实施办法,加强人才合同管理,明确人才岗位职责、目标任务等,建立健全中期履职报告、聘期考核制度和重要事项报告制度。细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严格按照规定作出处理,增强合同约束力,推动人才称号获得者树立法治意识,强化履职担当。完善人才称号退出机制,对不能按相关规定或合同约定履行岗位职责的,建议解约退出并不再提供计划支持;对有违反师德师风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申请强制退出并撤销称号及入选资格,实现人才计划能进能出。

规范称号使用,净化人才称号使用的内外部环境。学校按要求规范人才称号的使用,明确对支持期已结束的,原则上不再使用相应人才称号,确需使用的要标注支持期,如未规定支持期需标注入选年度。并通过培训等途径提高学院、人才对人才称号的认识理解,强化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依托二级党委把好宣传关口,加强人才称号使用监督,把规范人才称号使用作为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定期自查评估,听取校内各层次人才意见建议。

五、关心爱护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上海财经大学本着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宗旨,下大力气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厚植人才成长土壤。

搭建“书记谈心”系列活动平台,为人才排忧解难注入前行动力。学校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外归来教师队伍,通过组织“书记下午茶”活动,加强与归国留学人员的交流沟通,构建敬才、用才、聚才、留才的良好环境,营造敢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舆论氛围,带动和吸引更多优秀归国留学人员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助力。而“书记面对面”活动则主要面向广泛师生群体,以经常性、近距离的接触,聆听师生心声,交流学校改革发展状况,促进专业成长,推动队伍发展进步。“书记谈心”系列活动中,“书记”不是学校党委书记“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包括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党务部门负责人、二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及基层党支部书记等。学校把“书记谈心”系列活动作为关心关怀人才的重要平台,及时了解人才发展动态,解决人才实际困难,为人才注入前行动力。

建立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服务制度,关心爱护人才身体健康。学校持续推行“医疗专家进校园”服务,并推进与地方三甲医院及第三方医疗服务商合作服务的落地,多措并举解决学校无附属医院的短板问题,为人才及其亲属提供便捷、高效、温暖的医疗保健服务,努力创造近悦远来人才软环境。

成立上海财经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努力解人才“后顾之忧”。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在人才市场的吸引力,更好地稳定人才,学校努力解人才“后顾之忧”,与杨浦区强强联合成立上财基础教育集团,打造小初高一体化教育链,为人才潜心育人创造良好条件。

六、强化价值引领,引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上海财经大学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挂靠党委教师工作部的体制优势,注重典型力量的挖掘与宣传,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广大教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

组织开展师德典型重点宣传和优秀教师报告团活动。运用授予荣誉、事迹报告、媒体宣传等手段,覆盖传统媒介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尊师重教”“教书育人标兵”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出“榜样就在身边”主题系列宣传文章16篇,大力褒奖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其中,我校原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天华老师“用一生,承一诺:从1986年到2017年,心甘情愿坐了30年冷板凳,出版了300余万字的《中国财政制度史》,以一己之力填补了国内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的空白”的事迹一直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广大教师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甘为人梯。

扎实推进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深入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推荐以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教学名师领衔的工商管理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并以此为抓手成立“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师生联合党支部,创新搭建“研”“讲”“谈”“传”为一体的新型融合式思政育人平台;聚焦团队以德施教、以德立学,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实绩展开宣传工作,讲好师德故事、宣传育人事迹、弘扬科研精神、展示服务成绩、彰显团队特色、强化感召引领。(教育部网站)

上一条:河南科技大学:凝聚合力注重创新开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途径
下一条:郑州航院:突出“三个聚焦”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招生咨询:0371-69303222

龙子湖校区: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22号 邮编:450046

象湖校区:郑州市郑开大道76号 邮编:451464

手机端

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中国)有限公司-BinG百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4778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3322号